目前分類:閱讀 (1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24是台灣總統大選年,在台灣問題國際化的脈絡下,很難不談論到地緣政治等問題。2024不祗是選總統一書,是由日本產經新聞知台派矢板明夫、長年關注中國新聞台灣媒體人李志德、英國路透社總編輯菲爾.史密斯等人的對談,針對台灣及國際情況,從國際友人視角著實有不少令人醍醐灌頂、茅塞頓開的觀點

1.台灣要加入聯合國,最基本的就是聯合國要改革,中國不再有否決權。台灣人想要加入聯合國是出於變成國際社會的正式成員,心理成就的成分比較大。其實加入以後沒什麼好處,要交很多錢。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本書主要介紹芬蘭的生活哲學,一種內在的靭性,稱為希甦SISU精神「芬蘭人具有他們所謂的『希甦』。這是個複合字,結合了冒險和勇敢、猛烈和頑強之意;它也是一種能力,在大多數人都棄甲後仍能繼續戰鬥,而且是能懷抱必勝意志而戰鬥的能力。芬蘭人將希甦翻譯為『芬蘭精神』, 但希甦是比這四個字更加有勇有謀的。」也讓我理解這北歐的小國家為什麼會創造如此多令人佩服的芬蘭經驗。

北歐是最新進的國家,但他們很擅長從傳統中將古老的概念融合在現在生活中。其實不只在芬蘭,在北歐國家的書籍論述裡,深刻感受到北歐生活很現代化、富有設計及創造力、生活基礎設施很完整,但相對他們從傳統文化中的崇尚自然也一直存在現在生活中。像是,芬蘭人會在空地(私人空地也可以)、公園、森林裡採集食物,像莓果、菇類回家做菜。這不就是傳統生活一部分,記得我小時候,我家靠山區,我媽會在山上採草藥,烈日曝曬乾燥後煮養肝通氣血的茶湯。所以,傳統古老不代表守舊、落後,而且如何把亙古不變的人類文化傳承下去。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每有生活風格的雜誌總一定會提到北歐生活,北歐也似乎等同於有生活感、好設計、教育改革等代名詞,特別在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榜中,北歐國家總是名列前茅,而丹麥還是號稱最快樂的國家。在HYGGE! 丹麥一年:我的快樂調查報告,這本書可以有一些了解。特別在意識形態很混亂的台灣,我真的滿好奇北歐國家到底是怎麼運行的。作者是位英國倫敦的女記者,隨著先生到樂高工作,移居到丹麥的事故。因為經過新聞訓練,作者的提問總能切中要點,再上做了許多研究採訪,我覺得這本書確實滿能完整呈現丹麥北歐的狀況。

書本介紹丹麥幾個狀況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arbara Demick以記者身分在中國長達七年,以報導文學方式深入講述西藏人的劫難,其遭到中國共產黨的侵略與殖民,飽受摧殘。包括中共在西藏到處設立檢查站,任意逮捕藏人。藏人成為次等人,受到各式管制與歧視。他們沒有言論及行動自由,即使在中國境內移動也要申請文件,當然也幾乎無法取得護照。飽受摧殘壓迫,篤信佛教的西藏人是以慈悲為本的文化,他們表達不滿的方式居然是用傷害自己的自焚。然而這樣能換來中國的互相尊重、和平對待嗎?
面對邪惡,慈悲謙沖無法改變什麼。文中提到,一九八八年,達賴喇嘛為了與中共會談,他同意尊重中國的領土完整,等於放棄西藏獨立的呼籲,以換取一定程度的自治,結果進行了九輪會談都毫無成果。西藏達賴喇嘛盡其所能的在政治上讓步,但又有什麼用呢?中共還是把達賴喇嘛形塑成伏地魔,不管多退讓,只要不照著我的意思,就給你扣上分裂國家的反動份子,到底誰才是伏地魔呢?說穿了,無法容異的政權本質,才是中國最大的魔障。最後,西藏已經證明,面對惡徒,退讓是無法提供任何安全保障。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跳舞的熊,這本書是賈斯汀推薦給我的。特別在今年香港反送中議題燃燒下,及台灣正在推動轉型正義之際,在談論自由這個主題更顯得發人省思。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經典著作?義大利作家卡維唯 對經典的其中之一定義,經典之書帶著前人理解的光環來到我們面前,尾隨其後的又是他們穿過時光長河在各文化中所留下的痕跡。我想,Owell的一九八四堪稱經典之作,特別放在這個時代裡,書中的假想變得十分真實。

簡單地說,一九八在要批判假社會主義之名,行極權主義之實的政府。一九八四在描述的世界中,每個人都活在老大哥的監視下,政府(黨)說什麼,人民就得相信什麼,政府監視個人,而每個人之間也互相監控,如果有一絲絲異議或自由意志,馬上就會被糾正及消滅。裡面最精彩的應該是史密思成為思想犯與歐布萊恩(代表黨)的對話,當權力的目的是權力,權力就是控制人類的權力,不慬是控制身體,最重要的是控制心智。史密斯如果我們不懂這套極權運作,反問怎麼控制事物,你們不可能控制天氣!!歐布萊恩的回答令人害怕,「我們能控制事物,因為我們控制了心智,事實都是大腦編造出來的。他還說控制他人的權力展現就是讓他日子難過,不斷壓迫再壓迫。雖然主角覺得可能有身為人的精神可以對抗極權,不過書中看起來人性非常脆弱~~在自由與幸福的選擇下,對多數人來說選擇幸福會好一些,黨是弱者的監護人。類似這些明明剝削了人,還要被剥削的人由心裡感謝剝削者,像故事中史密斯要被刑求改造成,從心裡愛著老大哥@@整本書看起來直比恐怖小說,令人心驚,這麼久遠寫的東西,卻好像在世界上某些角落正在發生,不確定人性這麼膽小脆弱,能否對抗極權。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逛書店時,有時注意力會被書名勾住,就像我第一次看到它的名字<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書名著實引起媽媽們好奇心,讀了之後,也的確令我欲罷不能,幽默的文字一口氣就可以讀一大段,中間穿插一些人類學框架,將人類的行為與紅毛猩猩互為比擬,各種社會現象的背後也反應了原始的生物本性。(但很可惜,男生(賈斯汀)似乎對這本書不感興趣)書裡面有提到幾個有趣的事:

貴婦有著完美的生活型態,其實反應的另一面是一種極端的焦慮。在階級分明的文化中,生活處處充滿一套嚴格標準,如果想融入群體,就要接受其價值觀。文章有寫到一段,柏金包是一種防身武器,這是很有趣的觀點,女性會因為柏金包而尊重你,而女性本身就是一種商品,好真實又驚人的描述。另外書本著墨很多關係哲學,整個上流社會就是關係,關係還是關係。有關係,沒關係,沒關係,有關係。我一直以為東方社會才會這麼講關係,看完後,覺得關係學是跨文化的,只要有人的地方,關係就非常重要。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看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呈現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教養焦慮,但卻沒有明確的應對方法,有文章介紹應該看另一本《教養是一種可怕的發明》。

不過這本書倒沒有像《你》一書那般容易入口,因為是人類學家的書,特別裡面有一些神經、細胞或很專業的名詞、實驗,讀起來需要花些力氣。因為作者是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即使他面對教養小孩講的重點是『父母親照顧孩子就像園丁照顧花園,我們努力讓土壤肥沃,養分充足,給予孩子安全健康自由生長的環境』。聽起來是連專家面對自小孩教養都會有焦慮,而且小孩每個都有特殊性,不是你想要他怎麼樣他就能怎麼樣。所以父母充其量只是像個園丁,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最重要是彼此間愛的關係。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要推薦一本教養書,我會推薦吳曉樂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本書。從一個家庭教師角度描述九個家庭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太貼近現實社會,讓你有好像在自己身上、身邊人身上看過的熟悉又驚心的感覺。

裡面有寫到,媽媽都希望小孩與媽媽之間都沒有秘密,可以把全部的事都告訴媽媽。老實說,當小孩說出這是我的小秘密,或有事隱瞞你時,我心裡也會不好受。記得有次,兒子說他被老師罰寫的事,晚餐時閒聊時,我對沈小樂說,你不是在學校有發生一件事,可以跟爸爸說。沈小樂堅持不想跟爸爸說。我覺得這明明沒什麼,不理解小孩為什麼不說,當下還想幫忙說。相較於媽媽的不理解,賈斯汀倒是很爽快地跟兒子說,不想說就不要說。當下,我滿佩服賈斯汀的,突然覺得當媽媽的我好像太執著了,想一想,也許就是媽媽不喜歡小孩有秘密的心態,反倒是爸爸比較能從超然去看待孩子。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是本很社會寫實的書。

雖然賈斯汀說寫得太黑暗了,他不敢看,

paiw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